跳到網頁內文區。

:::
女聲 LOGO

女聲

Woman’s Voice

《女聲》第012期 2000年7月12日 編輯:小招/依瑪貓
網址: http://www.wov.idv.tw/
讀者意見或投稿請寄至
女聲專屬信箱 editors@mail.wov.idv.tw
本期文章:
  1. 編輯室手記/編輯室
  2. 沈默的女人/小招
  3. 再談女人的網路天空/依瑪貓

編輯室手記

編輯室

女聲電子報終於申請到自己的網域了。我們也因此更改了網址和聯絡信箱。女聲的新網址為 http://www.wov.idv.tw/ ,新聯絡信箱為 editors@mail.wov.idv.tw

女聲這麼久才發刊,呵呵……(尷尬的笑),總之,請多多批評指教。


沈默的女人

小招

前陣子認識一位女性朋友,私底下侃侃而談。那天,四個人開了一個小會議,兩個鐘頭下來,這位朋友說不到十句話。我好奇之外,更試著鼓勵她說話,另一位嘴巴幾乎沒停過的男性友人幫她解釋:這種場合,她話原就不多。但真得是這樣嗎?

女人打出世後,整個社會都教導、規訓她得安靜,整個社會都在監聽女人的音量、頻率,並進一步以此評斷女人。我曾經搭過載滿大學女生的校車,司機的收音機放得震天嘎響,女學生不甘示弱的放聲聊天。最後,司機將這群女學生訓斥一頓後,車內是安靜了些,司機的收音機卻音量不減,無視他本身才是嚴重噪音的來源。

大學有個女同學,在課堂上總是熱烈發言,並積極在系務會議為系上學生爭取系主任的選舉權,這位女同學變成一個凶悍不講理的象徵,在求職過程中,師長對她的推薦評語是,她會跟老師吵架。

然後,我想到有很多人也認為我很沈默。我知道我為什麼沈默。例如,在計程車上原來與司機先生愉快地聊著電影,司機先生卻話鋒一轉,儼然成為 call in 節目中情緒激昂的 call in 者,急切的想要確認我的國族認同是否符合他的要求,為了想顧及彼此間的和諧,我會沈默。因為不習慣在狹小的空間中與人爭辯,我會沉默。因為不想有所不測時,讓媒體繪聲繪影地影射,我是如何去激怒男性加害人的,我會沉默。我其實不喜歡沉默,但是妳不沉默,出了事,社會大眾不去譴責加害人,反而是回過頭來質疑受害人--女人,妳是如何以言語激怒對方的?彭婉如,不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麼?

更嚴重的事,女人,妳只要膽敢出來為自己說話,妳就是居心不良。因此,師大女學生強暴案、李璇案, Jo Jo 林案在事實尚未明瞭時,女當事人都已經被輿論轟得滿頭包。

出外工作之後,也讓不少女人學得沈默之道,因為一個不小心,女人的發明權就可能在話語流轉中遭人遺忘。這樣的經驗,女人不會陌生,往往在提出好的建議或企畫後,同一個場合的男性再複述一次,這項建議的智慧財產權可能就在 repeat 的過程中,神不知鬼不覺地轉嫁給在場的男性。很奇怪的,在許多人的耳中,女人的聲音只有兩種頻率,一個是刺耳,一個是無聲。

當我年紀日漸增長,我周遭多了許多有見地的女人,但是這些女人不管思路多麼清楚,說起話來多麼有條理,她們也都很意識到在開會過程中,她們只能發言,沒有。女人一旦奮發向上,想要求完整的發言權時,她得有與全世界為敵心理準備。

就好像呂秀蓮,有人已經不耐煩言婦運必提呂秀蓮。呂秀蓮年紀是大了,人們對她的角色定位也多放在政治人物上。但是,我們能因此抹煞呂秀蓮對戰後婦運的貢獻麼?人們尊稱孫中山是中華民國的國父,有沒有因為中華民國已經將近一世紀,而試圖拿掉孫中山的開國光環呢?反觀呂秀蓮新女性主義的 1970 年代距今也還不到 30 年呢!

也許有人看到這裡,開始要跟我討論孫中山跟呂秀蓮到底誰偉大,那沒有意義。我要談的不是誰偉大的問題,而是為什麼有些人的貢獻能不斷的受到反芻,而有些人卻像是揮之不去的陳腔濫調呢?其中不存在性別的問題嗎?

因此,我們的確看到呂秀蓮對政治理想的堅持,始終如一,卻在她得以落實理想時,人們反喝斥她得閉嘴。陳水扁不斷地背棄對選民的承諾時,人們卻開始了造神運動。


再談女人的網路天空

依瑪貓

去年的這個時候,我曾在第三期《女聲》中寫過一篇網路上的婦運,以網路傳播成本低廉,父權資本難以壟斷的觀點出發,樂觀評估:網路可以創造更多女人的空間。今年四月,我在 HerCafe 《女話》網路女人的天空一文中,從大量的女性網站,來討論網路女性熱,及本身對女人的影響。

然而這一年下來,女人的網路版圖,有了很大的改變。 HerCafe 和 iRose 的低迷,象徵了商業網站企圖介入女性網友的挫敗。即使我天天在旁邊催眠,但朋友寧願上 Kimo ,也記不得什麼是 HerCafe 或 iRose 。這當然部份受限於女性網站資源不足(例如:廣告宣傳不如企業主要的網站等等。)但更重要的是:單純訴諸女性,勉強去特殊化女性需求(如生理期 E-mail 提醒),並不是有效的。

我們還很難去評估:為什麼 Kimo 不以女性網站為訴求,卻反而獲得女人青睞。也許是名字好聽可愛,也許是服務簡單好用。但不能因此斷定:女人的網路版圖,因商業女性網站的挫折,而跟著挫敗。

有趣的是,我在另一個地方,看到了另一種女人的網路能量。我常常可以在 E-mail 中收到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東西:最常見的是美麗的泰國人妖照片,或是會讓她們自己感動的雋語集,或請大家一起追查沙石車肇事的兇手,或是新電腦病毒的謠言,或是心理小測驗,或是好玩的桌面小遊戲。這些東西像連鎖信一樣,在網路上繞了一圈又一圈,不知道始作甬者是誰,也不知道最後去向何方。有些甚至每隔一個月就會又收到一次,停也停不了。麻煩一點的,也許朋友是在學術網路或公司的寬頻中,所以寄來的檔案大到好幾 MB 也不自覺,我就會收信收得很辛苦。

有趣的是,會做這種事的,大多都是女人,只有極少數的是男人轉寄過來的。

這是另外一種形式的網路能量:不需要會寫網頁,不需要會寫留言板,甚至不需要會寫文章。只要會傳 E-mail ,會把朋友加進通訊錄。女人從另一個點上發展出自己的網路能量,並且學習得很快:如何轉寄檔案?如何轉寄別人的網頁?很多轉寄技巧,甚至是我這個網路工程師,都還不會的。

女人,在網路上摸索了自己的路出來。這條路不是電腦專家教的,不是商業網站提供的。分析這些轉寄的內容,會發現許多有趣的東西。但重點是,藉由轉寄,女人溝通、分享彼此的社會正義認知(如:追查車禍肇事者)、價值觀認同(如:達賴喇嘛智慧語)、生活智慧(如:如何對付生氣、出國時要小心)、審美觀(如:美美的泰國人妖)、休閒觀(如: Kitty 占卜)等等。

是不是女人的聰明,反而擺脫掉父權體制的糾纏(不論是父權電腦專家,還是父權資本家),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出來呢?


目錄 | 第一期 | 前一期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下一期 | 最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