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一夜情、網路色情交易、網路愛情……,在網際網路日益普遍化的後現代,情慾生產工具改變,情慾生產方式亦隨之改變,透過科技的發展,人們之間的情慾互動不再侷限於具體的空間領域,這早就不是什麼新聞了。只是看到媒體總是以一副大驚小怪,聳人聽聞的姿態播報,真懷疑台灣的媒體記者們,是跟我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人。
也許是對匿名的不安,對科技的恐懼,跟不上社會變動,加上長期性
壓抑引發的恐懼感,仍堅持活在過去的媒體記者與衛道人士們試著將現實的道德規範套用在網路的虛擬空間。他們認為:網路色情有害青少年、兒童身心健康,應加以圍堵、防治,或是訴諸檢查制度;網路一夜情背負行為不檢、放蕩、性交易、性病等污名,是不安全的性;網路愛情是不安定的性,對未謀面的人產生愛情,是一種盲目的激情。其實,這些都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簡單的說,沒有真實身份認證,缺乏婚姻
承諾的愛情就是危害善良社會風俗
。
由於目前國內女性教育程度已普遍提高,女學生畢業之初又多投入就業市場中,經濟獨立自主的未婚OL形象應運而生。然而就業市場中男女同工不同酬
、男高於女的升遷機會、未婚條款……等性別歧視的勞動待遇,致使女性雖有經濟自主權,仍只能以合法的異性戀婚姻作為人生的主要生涯規畫。廿世紀初,女人獲得婚姻自主權後,手持著愛情神話的煙火尋找依託,在邁入廿一世紀之際,女人依然渴望愛情神話的引領,進入婚姻的枷鎖之中。愛不愛
與結不結婚
因此巧妙地連結在一起。
女人一出生,整個父權社會中持續加以最強的心靈制約,結婚
幾乎成為女人的思維基礎。不論在現實社會中,亦或是虛擬的網路空間中,未來的戀愛對象不論是否已經出現,都深深地困擾的女性,從對方的身高、體重、星座、血型、彼此的年齡差距、收入、家庭都一一徵信,因為這可能是未來的結婚對象重要資訊。當然,我不否認男人也同樣受婚姻
意識型態的制約,不過當女人準備以一生的幸福來談這場戀愛時,男人隨時打算以一時糊塗
或逢場作戲
的藉口逃遁;或者大言不慚地宣稱因性而愛
來合理化自己的片面貞操觀。
是的,為了一生,女人在這些徵信資料中患得患失,為了愛夢一生
、為了明天我要嫁給你啦
,女人得準備一些籌碼,所以女人因愛而性
與婚姻的關係也就不言可諭。女人真的爭取到性自主權
了嗎?性,對女人來說,也不過在愛情
與婚姻
夾縫中的苟延殘喘的附加物而已。至於在作愛的過程中,女人是否滿足,常常可能只是性伴侶的單方面認定。
難道,在這樣的惡性循環的社會結構之中,女人的性自主權終究無法擺脫愛情與婚姻的聯手出擊?
記得幾年前何春蕤的豪爽女人
告訴女人如何爭取自己的性解放,讓自己豪爽(好爽),但不少女人在實踐的過程中卻得面對不少技術性的困難。例如性伴侶難尋的問題,畢竟電話交友可能太陌生,給對方電話又覺得不太安全,從中、小學同學錄中找,似乎又太明目張膽。這些技術性的困難,或許在開拓一個屬於自己的網路情慾版圖的過程中,迎刃而解;畢竟網路上縱流不息的對象與媒介不僅提供女人多元的情慾發展,網路虛擬空間的特性也可以讓女人暫時擺脫現實中步步驚魂
的空間恐懼,最起碼,無須害怕針孔攝影機、徵信社,或者在進旅館的時候碰見熟人……。最重要的是,衛道人士所恐懼的網路匿名性,正是女人適時擺脫賺賠邏輯
的好所在。
10 月 26 日晚上,電視新聞以頭條、數分鐘的專題報導了一件詐財案:一個胖妹女高職生,在網路上散發模特兒的照片,謊報是自己的照片,以欺騙網友上勾,並以買電腦、旅遊為由,向被害人借取大筆金錢,借到了以後就消失無蹤。被害人數高達五人,都是受高等教育的學生。該胖妹目前就讀於某高職,平時成績優秀,發生這種事,師長都說難以置信,並懇求社會大眾能夠原諒她的一時糊塗,再給她一次機會。
媒體用頭條、極長的秒數報導這則新聞。畫面上是瀏覽器上的一張張女模特兒照片,穿插被害人寫的情書,強調被害人感情如何被欺騙云云。結果出現一張臉部被馬賽克的胖妹照片,旁白則說,網路上談感情多麼容易被騙,跟現實有多大的落差等等。最後,還到新光三越廣場採訪所謂網路族(男)
對網路愛情的看法。
在整件新聞中,女人完全處在被凝視的位置。女人完全被對象化
他者化
了。
在現實網路空間中,常常聽到很多女人抱怨,網友在名片檔寫得多帥,什麼保證妳滿意
等等,結果一見面竟然是隻大恐龍
,醜不拉磯,還洋洋得意。很多女人已經得到一個經驗,把自己寫得越帥,越不怎麼樣。
結果,新聞卻片面變成男性代言人,以男性眼光看網路、看世界。不斷強調網友把自己寫得貌美如花
,彷彿被欲求的對象只有女人。真正觀視的主體--男性被抽離開來了。沒有人去追究那幾個高等知識份子
是不是恐龍,是不是帥哥,好不好看。鏡頭完全沒有照到那幾個男生。就連街頭網友訪問,也是清一色訪問男性的意見。
鏡頭本身,就是徹頭徹尾男性本位的,代表男性的欲望,和男性的利益。不過諷刺的是,報導的記者,卻是個女記者。
我曾經和網友討論過這件事。很多人覺得沒什麼。有個朋友說,基本上,會想用金錢援助,本身已經有把感情當交易的念頭了,自己想法已經不正當了,被騙了活該。有人覺得,這種錢用得心安理得,反正對方自己心態有問題。
然而,沒有人去追究這些用錢養女人
的男人心態。這正是一種感情交易:我對妳付出這麼多,妳也必需給我對等的期待(美貌)。所以才叫詐欺嘛!沒有交易何來的詐欺呢?高職女生並沒有脅迫男人簽下什麼假合同,但因為對方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所以交易就不公平了,就形成了詐欺。媒體只苛責女方沒有給付對等的酬勞
,卻完全忽視男人心中交易的準繩。
至於男人心中交易的那個準繩是什麼?就是女方的外貌。外貌美麗,交易就公平;否則就不公平,就是詐欺。所以醜女不該出現在網路上,因為會形成(對男人的)詐欺罪。高職女生詐欺在哪裏?在於她長得不好看,沒有提供一個公平的交易。男人的目光,主導了女人自我價值的判斷標準。
關於此事件,可以討論的還有很多。南方的陳豐偉也討論過,傳統媒體對網路的污名化問題,以及肥胖歧視的問題。這裏對此不擬贅述。然而,我們在這個事件中,看到的是惡質的媒體,不加思索地順著八卦邏輯推演,只重視新聞性,完全複製了結構性的性別、階級權力關係。女記者比街頭被訪問到的那些男生還要激動、還要有正義感
。(那些小男生遠比女記者溫和、寬容得多。)不禁讓人懷疑,媒體,到底有沒有性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