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網頁內文區。

:::
女聲 LOGO

女聲

Woman’s Voice

《女聲》第005期 1999年8月13日 編輯:小招/依瑪貓
網址: http://www.south.nsysu.edu.tw/wov/
讀者意見或投稿請寄至:
依瑪貓 imacat@mail.eranet.net
小招 wandy@ms15.url.com.tw
或 女聲專屬信箱 WomansVoice@dreamer.com.tw
本期文章:
  1. 編按/編輯室
  2. 反「胸部」歧視宣言/復活節島的居民
  3. 輔大女研社現況與回顧/梁瓊丹‧張代親

編按

編輯室

本期首篇文章轉載自女聲網頁的留言,另一篇則是轉載自《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第51期》的輔大女研社現況與回顧

在反胸部歧視宣言中,復活節島的居民一洩多年來的胸中積怨,從文本中,我們感受到女人要求尊重的力量!但是,女人何止只有胸部成為男性文化大作文章的材料呢?從頭髮的長短、臀部的大小、腋毛與腿毛的明顯與否,女人在他人品頭論足的過程中,不斷地被確認:是不是女人、像不像女人。例如:反串秀中不像女人的女人要成為女人,不是女人的女人要確立女人的真實性。其間評比的標準何在?很簡單,只要在外貌上能符合現實社會美女形象的人──就是女人!那麼,在現實生活中能有多少女人能達到所謂美女的標準呢?在這樣的父權社會凝視下,女人,該如何面對(欣賞)自己的身體?我們可以不甩男性價值的審美觀,反過來,我們更應該企圖顛覆現在標準化一元化規格化的審美標準。妳用什麼方式來對抗這個粗暴的審美標準呢?女聲電子報歡迎投稿,讓大家交流彼此抗暴心得,讓女人不再是默默承受社會歧視的受害者。


反「胸部」歧視宣言

復活節島的居民

這次回家,有一種很深的感慨,而這感慨要從我小時候到長大都一直蒙受的陰影說起。我是一個發育並不好的女孩子,已經二十歲的我,胸前仍無任何起伏。而這次媽媽帶我去買內衣,我竟然沒有一件可以穿的,原因是那裡的尺寸對我來說都太大了!老媽跟那攤位的老闆娘都滿頭疼的,想盡辦法要幫我找一件可以穿的內衣,沒想到在一番三挑四揀之後,她們終於決定幫我找一件內衣裡有很大塊胸墊的內衣,而我當時非常不想買,因為我買了也不會穿,可是看在老媽的愛女心切上,我還是不情願的買了!

媽媽是好意,她不希望我出去被別人笑,但我卻以被笑習慣做為理由,想些推拖掉那些內衣。當我說自己已經被笑習慣的時候,那內心的無奈和酸楚是錐心的。我腦海中不停浮現出在我成長歷程中對我乳房何有任何嘲笑的人的嘴臉,笑我的人不知凡幾,從國中的同班男同學到高中的同班女同學,再來到大學的社團男同學,連我自己的男朋友也笑我!

一個女人沒有乳房難道要被視為殘障嗎?別人身體的不如意可能已經對當事人產生一些陰影了,為什麼還要朝別人的傷口去一而再再而三的火上加油呢?真的搞不懂一些男人和女人,有乳房才能有愛情、才能有婚姻嗎?沒有乳房的女人難道在愛情和婚姻的道路上直接被判出局了嗎?

乳房是造物者賜給女人哺育下一代的工具,它並不完全是用來求偶的,如果男人真喜歡大胸部的女人,為什麼不乾脆去買兩個籃球來抱;如果覺得有乳房才有美滿的性愛的話,那乾脆去路上抓隻母狗來解決就好了!

我的憤怒是日積月累的,為什麼一堆人汲汲營營的忙著讓自己的外表更突出、更顯眼,而卻從沒想過要在思想上表現卓越與不凡?所謂胸大真的會無腦嗎?而有腦的女人一定胸小嗎?我想那不盡然吧!這些無聊的話是有心人故意物化女人的手段,女人的價值不是用胸大不大、或人長的美不美來評斷的,女人和所有的男人一樣,我們要的是──尊嚴。如果嘲笑一個女人的胸小,那我們是不是要反過頭來笑男人的陰莖短?這不是兩性互相尊重的方法。

肯定人的方法有很多,外表只佔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那個人是否有提升自己和別人層次的能力,我想這才是身為人的重要意義!

如果說一個男人成天只知道看女人、為女人打分數的話,那他的操行成績就不及格了,像這種男人,說難聽一點,你們不是在審美,你們就像是在找另外一隻雌性動物交配罷了,像這樣的人,在我的心中,都被槍決掉了!

女人要的不是色欲薰心的雙眼,我們要的只是肯定與尊重!


輔大女研社現況與回顧

梁瓊丹‧張代親
轉載自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第51期

……要如何說呢?短短一學期的社團經驗,感覺蠻奇特的。原本只是很單純的想知道這個社團到底在幹嘛,想知道一群女人會產生出多大的力量及衝擊力,想知道如果我是這群人裡的一份子,我的人生將會有什麼改變……

所以,我進了女研社。

從最基本的讀書會到晚上瞞著家人偷偷跑到公娼館去加油助陣,對我來說,每次的衝擊都很大,尤其是讀書會,總覺得每次我的小腦袋都遍體鱗傷的回到家,哈!哈!哈!好像去打戰喔!*^_^* 可是,心情卻蠻舒服的,因為戰場都是我們的,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實在很爽。哈……哈!

下來,我想講一下我對於女研社的看法。

嗯!似乎女研社的社員通常都不多,我是認為說,一個社團的人不需要多,可是質要精(這是可以磨練出來的),然後一代接一代,各個據點都有個小尖兵,把一些理念傳播出去,也就好比是一棵大樹,樹愈長愈茂盛,底下的根也愈蔓延愈廣,這樣就會有希望了。只是社團不就是一群有某部分共同興趣的人集合起來的團體嗎?不同的社團提供不同的需求,所以我要問的是女研社提供了什麼,換句話說也就是她的訴求是什麼?

而對於社團的走向,嗯!我認為,實務經驗與書本上的理論都需兼顧。

至於在社團內情感的交流,嗯!我倒是覺得,這是女研社的一項優點,有一個專屬於女人的地方,想談什麼就談什麼,在外被壓抑變形的感受,在這可以還原到它最原始的面貌,讓人回歸成人。

電影侏羅紀公園裡有一句話一直令我印象深刻:生命是會找尋出路的,女研社或許就是這條路,但也或許只是扇通往別處的門;我不知道,我還在摸索中。

這是一個加入女研社一年多新生的感言,也大致說明了女研社的現況與活動方向。外界對於女研社有很多的好奇,而究竟女研社到底在做些什麼,我們也可約略從其中窺得一二。

輔大女研社的成立

輔大女研社,全名為女性研究社,民國八十年成立,原名我們之間—兩性問題研究社,由當時的台灣社會問題研究社和草原文學社中對於性別議題有濃厚興趣的成員推動而誕生。創社之初即以女性問題研究社為名,但校方認為女性本身沒有問題,要兩性相處時才會有問題,故要求要改名為兩性問題研究社。為了順利開創一個女性的空間,故先行與校方妥協,同意以這樣一個方式命名,但要求在社名之前加入我們之間,代表著成員間就如同好友般,可以共同分享喜怒哀樂,共同擔負了在 一起的生活與命運。

定位與走向

自許為一個學術性與運動性兼具的社團,提供一個以女性為主的空間,以女人共同的經驗出發,希望能從個人的自覺經驗分享,達到自我肯定與認同女人及學習如何以性別的觀點看待這個男流的社會。各個學期的活動以讀書會,討論會,電影欣賞,大小型演講及成長團體的方式進行,作為經驗分享與相互學習的方式,從而激發出反抗的力量。

例行活動討論的問題固然以女性,性∕別為主,如:性騷擾與性侵害,性與性工作,家庭,愛情,女人情慾,空間安全,媒體,參政,但亦積極注意其他社會問題。對於社團運動性的重視與強調是作為我們和其他女研社區隔的特色。大學生頂著高知識份子的頭銜發聲最能夠吸引社會大眾的注意,而女大學生兼具女人和學生的身份,故我們期許自己要能對婦運,學運多盡些心力,利用此身所具備的社會優勢和正當性挑戰社會加諸於女性的種種不合理要求及片面的價值觀。從讀書會到運動現場;從公娼抗爭到反高學費,到秋鬥,到反核,我們都希望能夠結合婦女團體與其他大學女研社的力量,關注女人的社會處境,爭取女性權益,以及共同聲援其他弱勢族群,包括公娼,原住民,同志與女工。

女研社目前仍不招收男社員,雖在組織章程中未明文規定,但事實上社團的屬性是不適合男生參與的。因為某些例行活動,如成長團體,我們會討論一些屬於女人之間很私密的經驗,藉此來認識自己,與認識個別女人之間的差異,進而認同女人,凝聚力量。我們發現男社員的存在會使在活動進行中的女社員,較不敢主動發言,而且較有所顧忌。故為了讓個別的女人更有力量,進而重構自己的圖像,女研社還是暫不招收男生,但不否定有男人也可以成為女性主義主體的可能性。

國父說主義是一種思想,一種信仰,一種力量。三民主義是這樣,女性主義對我們來說亦是如此。我們先去認識了解,以論述強化自身概念,進而信仰她,她遂成為支持我們走向前的力量,運動的動力也由此而來。

參加女研社的動機

大部份的社員都只是基於一個很單純的理由,來尋找志同道合的人做共同有興趣的事,是去尋找一種與自身生命經驗相契合的論式進而去反省生活,去挑戰一種大家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價值觀,替自己找到另外一條前進的路。是找尋一個可以自由發聲的管道,讓常久以來被忽略的我們也有一個自己的舞台。偶然也有誤以為女研社為女同志社團的社員加入,但又如何呢?女研社的學生本就不該再持有與一般人相同的性別刻板印象,而女同志的加入更豐富了社團的文化。

一群女生在一起可以做什麼事?我們要做什麼事?

好女孩不做;女孩要作得好。註一我們不必要作別人眼中的女孩,當女孩又怎樣?我們並沒有因此過得更好?Y世代的新女生要有自己的主張,不必屈從於傳統藩籬,我們甚至要以作女孩為樂。女孩有過人的膽識挑戰一切不可能;女孩有獨特的見解與智識,知道如何展現自我。

女研社中的姐妹情誼

我們之間原是描寫兩名女子在戰後偶然相遇而結為好友的影片,她們彼此扶持,彼此分享喜悅,一起歡笑,一起悲傷。從片中我們看見女性情誼的展現以及身為女性如何去面對家庭,工作及自己情感的矛盾與衝突,以及至於最後女性選擇了彼此的聯結,擺脫困境及對抗種種不合理的現象,終於開拓她們自己的生存空間。這種屬於我們之間的情感與經驗應該是被熟悉的,故從創社的兩性研究社到今天的女研,社團中濃厚的姐妹情誼一直是我們所感到驕傲的。我們一起看到生命的侷限,一起釐清面對甚至對抗我們生命中所遇到的困難,處境與挫折,同時我們也了解這些經驗不只屬於我們幾個人而已,有更多的女性是與我們相同的,儘管時空不同,背景環境不同,只要是女人,都會有這樣相似的經驗與過程。

初入這所人數眾多的大學,很容易感覺到人與人之間的陌生與疏離,人來人往的校園,大家互不相識。女研社的姐妹情誼就是一種歸屬感,幫助新生克服對新環境的不適應,對生命的疑慮,傾倒妳的心情殘渣,在這裡發洩,在這裡得到安慰。在冷漠的工業城,偌大的校園裡,就是有一個這樣讓人流戀的好地方。

經營的瓶頸與困境

資源的不足

相較於其他背景雄厚的公立大學有相當多的軟硬體資源……輔大在這方面的支持就稍弱。許多公立大學都紛紛成立與婦女或是性別相關的研究室,除此之外她們還能聘請到眾多深具性別意識的老師作為女研社最為有力的支持。例如台大有婦女研究室,性別與空間研究室和女研社可以一起合作,故所收成效也能較大。而相對的私立大學的經費來源有限,這也成為學校拿來搪塞學生的藉口;而具有性別意識的老師也都蓼蓼可數,是否老師也該接受更進一步的性別教育才能正確的教育我們所有學子?

人力不足的問題

一般來說,相較於其他服務性社團,女研社的規模是小得多,而且有時甚至呈現出人力不足的情形。(少了佔二分之一比例的另一個性別的市場,這樣的情況會是必然?)。但人數的多寡和社團的活動力並非成正比或有直接的關連,求不求;在不在。如何維持一個人的熱情讓她持續地投入比起如何吸引到更多的人參加似乎重要得多。但究竟是女性主義者之名讓女學生望之卻步(被冠以負面的大女人主義)?抑或社團屬性不足以吸引女學生的參與;女研社未來的方向該如何掌控?這都是需要好好思索與討論的。

在校內聯結其他異議性社團及幾位有性別意識的老師,一起為校內活動使力;在校外與其他女研社一起合作,以集體的力量(大專女生行動聯盟)發聲,辦活動(如講座,姐妹營,遊行),都是目前有效的解決方法。

女學生的主體性在那裡?

幾年前,台大女生看A片使得女研社聲名大噪,而女研社的女學生也被誤以為只重視情慾,只在乎性解放,或是只要性高潮,不要性騷擾。但近幾年來,女學運被評為漸走下坡,欲振乏力,只會跟著婦女團體的屁股後頭走,而缺乏自己的主體性。

女學運的著力點在那裡?當然還是要從校園出發,從最切身的問題開始:宿舍門禁,校園安全,廁所,球場,這些打了許多年的老問題還是依然存在,或是說這些問題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我們還是可以從這裡開始,甚至去思考為什麼我們還在∕還得做這些事?

輔大目前又開始針對宿舍管理制度進行抗爭,宿舍改革小組,女研社與其他異議性社團抗議男女宿舍的差別待遇,控制女人的行動自由,矛頭更要指向實權凌駕校長的三個教會,要求給予財務透明化並給予關於改革的具體回應。

推動學校設置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是我們近期的另外一個目標,盼由此組織的成立及後期的監督,兩性平等教育不再是個空泛的口號,我們不容許性別刻板印象在校園裡被進行複製,我們要求有足夠的女教授作為我們良好的典範,要求良好的教學品質,這樣,輔大也才能真正稱得上一所有競爭力的高等學府。

女研社帶給我些什麼?—一個會思考的腦袋

每學年的社團招生,我們可以發現對於女研社或是其他異議性社團有興趣的同學是有相當程度的重疊性。追求公平正義,關懷人群,學習另類思考的目的,吸引著有抱負的學生前來。同樣的,來到女研社的女孩學到了用性別的觀點看事物,並由小見大,從自身至整個大環境的關懷,我們都有屬於自己的訴求。例如在高學費政策下,我們討論女孩的受教權是如何成為第一被犧牲的考量;在繳不出學費的情況下,女學生會有什麼更悲慘的遭遇;一個女研社的學生為什麼要反核?破壞環境生態的核電廠一旦發生意外,居於弱勢地位沒錢沒勢的女性權益是如何被損害。女研社的學生就是這樣,試著用女人的觀點,性別的角度作思考一切問題。我們也許想得不多,想得也不夠清楚,但這都只是一個開始;至少我們開始了。

女研社存在的必要性

女人集結就是奪權的開始。女人常常不自覺的內化了男性價值觀;有時候女人甚至成為迫害女人的幫兇,那都是因為女人被迫處於無知的狀態,例如:女人總以為為了安全就得把自己關起來,忘記了該關的是那些壞男人。女研社提供了女人集結的場域,集結讓女人有力量找回自己本已喪失的權益。

女人要發聲

從三月學運(野百合學運)到現在,女學生還是在學運中被邊緣化,女人的聲音總是不被聆聽。現況下,我們要有自己的發聲權,我們要有自己的主張,分離主義似乎不可避免:女學運與學運必須分離,女研社的存在也就更有其必要性。

檢討

女學運十年,我們做了什麼?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由於婦運界前輩及所有女研社學姐們的努力,女性的自覺意識逐漸被開展,使得女研社的成員組成有了明顯的改變。女研社的成員從開始以同志為主到現在以一般異性戀居多,甚至男學生的強烈入社意願,在在說明了社會的確在進步,讓我們對女學運的未來感到樂觀,但女研社的生存方針問題也隨之被考驗著。女大學生的運動對其他女人有示範和帶領風潮的作用,對父權社會可以是一大痛擊,女大學生的社會優勢不容被忽視,更須被善加利用。如何促使校園內更多女生自我意識的提升,進而一起行動與再改革,是需要大家一同努力與再思考的。

註:

  1. 女性影展片名之一。

目錄 | 第一期 | 前一期 | 2 | 3 | 4 | 5 | 6 | 7 | 8 | 下一期 | 最新期